首页 > 新闻资讯 > 园区动态
园区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园区动态

非遗赋能乡村经济·荆楚传统印染传承与产业化推进会在宜昌市举行

发布时间:2024-07-27 14:00:11 来源:本站编辑

为促进纺织非遗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赋能乡村经济发展,2024年7月24日—25日,“非遗赋能乡村经济·荆楚传统印染传承与产业化推进会”在宜昌市举行。推进会由华中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和湖北蓝染文化产业基地联盟总部共同主办,武汉染语非物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宜昌市猇亭区蘭染工坊和宜昌市夷陵区求石民宿共同承办。

 

会议封面PPT-荆楚传统印染推进会_01(1).png 

 

宜昌市猇亭区文旅局副局长赵轩,宜昌市夷陵区文旅局副局长秦在卫,宜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党支部书记、湖北非遗枝江楠管代表性传承人余远国教授,宜昌夷陵区文化馆馆长、非遗中心主任薛峰,天门市非遗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子丹,华中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总经理石炜,武汉纺织大学副教授、华师科技园园区企业武汉染语非物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妮(华师校友),宜昌猇亭土法印染传承人曾亚兰、于栋,宜昌长湖植物染色技艺传承人孟小琴,黄冈黄州蓝靛染色技艺传承人李祖桥,襄阳青襄蓝染坊主理人王玲超、何佳等领导嘉宾及非遗传承人代表出席会议,共话荆楚蓝染非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由华中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办公室主任叶旋主持。

 

 微信图片_20240727124827.jpg

 

7月24日下午,非遗赋能乡村经济·荆楚传统印染传承与产业化推进会第一站座谈会在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区“蘭染工坊”举行。

 

微信图片_20240727151402.jpg 

 

首先,华师科技园总经理石炜致辞,石炜总经理向出席非遗赋能乡村经济·荆楚传统印染传承与产业化推进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并致以诚挚问候。


微信图片_20240727125538.jpg


石炜总经理表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并对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行了重要部署。在随后公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中,提出了新举措新要求,对于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会议公报先后8次谈到“文化”,而每个“文化”又有不同内涵和深意

石炜总经理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我们召开非遗赋能乡村经济·荆楚传统印染传承与产业化推进会就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我们要在深刻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的基础上,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滋养。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所表现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是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精神支撑。没有文化自信,就难以形成对本国家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也就难以推动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通过增强文化自信、适应新形势发展各类文化服务和产品、培育人才队伍等一系列措施,最终目的是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文化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石炜总经理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文化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文化经济,特别是文化科技融合的推进,需要区域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作为底层支撑。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历史长河积淀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农耕文明的“活化石”,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先民生产生活的经验、智慧和情感,具有跨越时空的独特魅力和审美价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各种产业赋能助力、各种动力集聚提升、各种效能集中释放,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或缺。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才能带动资本、人才等要素资源向乡村汇聚,发展乡村经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属性,是稀缺的文化资源,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我们推动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集聚创新发展非遗+产业的新模式,通过非遗+文旅”“非遗+数字”“非遗+金融等深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出新的贡献

 

 微信图片_2024072715291的5.jpg

 

宜昌市猇亭区文旅局副局长赵轩对各位领导嘉宾和非遗传承人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华中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和湖北蓝染文化产业基地联盟主办组织这次活动表示衷心感谢。赵轩局长介绍了猇亭区的具体情况和非遗蓝染在猇亭区的发展现状。赵局长表示,非遗蓝染在猇亭区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希望参加本次推进会的领导、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和企业家朋友能够充分交流,进行头脑风暴,为非遗蓝染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微信图片_20240727125535.jpg

 

武汉纺织大学副教授、华师科技园园区企业武汉染语非物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妮作《荆楚纺织非遗文化资源开发与创新设计——纺大染语校园文化品牌为例》主题分享。王妮副教授详细介绍了“纺大染语”文化品牌的发展历程。王妮副教授表示,“纺大染语”校园文化品牌,以传承·设计·创新·服务作为品牌核心,深度挖掘荆楚纺织非遗传统印染技艺的产品优势,增加细分市场,促进蓝染非遗产业化的形成,探索出了一条通过以校园文化品牌为核心的蓝染产业辐射发展的模式,为荆楚纺织非遗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新的传承路径。

 

 微信图片_20240727125530.jpg

 

蘭染工坊主理人、非遗传承人曾亚兰向石炜总经理、王妮老师和各位参会领导、专家、非遗传承人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蘭染工坊的基本情况。

曾亚兰女士表示,为了让更多的人体验猇亭土法印染技艺,非遗传承人将技法进行概括总结简化,开展了一系列传统手工染色相关的非遗体验、研学等活动,包括“天然植物热转印体验”、“十二生肖扎染布偶体验”、“传统纺织文化非遗小课堂”等课程,主要服务于企事业单位、院校、游客和手工爱好者等群体,让爱好者亲手制作,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

曾亚兰女士还表示,蘭染工坊拥有独立设计、加工能力,原创设计制作了具有宜昌特色的文创礼品制作过程,从布匹的纺织到染材的种植,再到染料的提取和染色,也遵循着“可回收”“再利用”“可降解”的原则,提倡染色工具循环使用、边角布料再利用、染材残渣堆肥还田等。工坊制作的产品通过宜昌市博物馆、三峡游轮等线下合作网点以及抖音、小红书等线上平台进行销售。曾亚兰女士介绍了蘭染工坊以“非遗公益课”“双手做工” “乡村美学”等形式,为周边及乡镇居民提供技能培训及创收机会,助力乡村经济发展所作出的努力。

 

 微信图片_20240727125542.jpg

 

宜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党支部书记、湖北非遗枝江楠管代表性传承人余远国教授对猇亭区蓝染非遗所取得的发展成效表示肯定,并分享了三峡职院在非遗进校园方面的一系列措施。他表示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压力巨大,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迫在眉睫,三峡职院在屈原文化昭君文化、三峡民俗文化龙舟文化传统服饰文化传统礼仪文化等方面都开设了课程,期望在未来能够与猇亭区的非遗蓝染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争取三峡职院与蘭染工坊共建蓝染非遗产教融合基地。


 微信图片_20240727153246(1).jpg


在互动交流环节,石炜总经理、余远国教授、王妮副教授和参会的非遗传承人围绕参会非遗传承人在推动传统非遗发展、非遗项目产业化进程和如何推进产业化工作等方面遇到的困难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WPS拼图2(1).png


在座谈会后,曾亚兰女士和于栋老师引导参会嘉宾参观了蘭染工坊,向大家详细介绍了猇亭土法印染的相关工具和蘭染工坊的各类文创产品。


微信图片_20240727152519.jpg


微信图片_20240727130712.png


随后,在宜昌猇亭土法印染非遗传承人于栋老师和曾亚兰女士的指导下,参会嘉宾们实地沉浸式体验了扎染制作流程。


 微信图片_20240727130742.jpg


微信图片_20240727152356.jpg 


微信图片_20240727152407.jpg


微信图片_20240727152410.jpg


微信图片_20240727152413.jpg


微信图片_20240727152417.jpg


微信图片_20240727152423.jpg

 

7月25日,非遗赋能乡村经济·荆楚传统印染传承与产业化推进会第二站座谈会在宜昌市夷陵区求石民宿举办。


微信图片_20240727152742.jpg


在座谈会前,在宜昌长湖植物染技艺非遗传承人、宜昌夷陵区求石民宿主理人孟小琴女士的引导下,参会嘉宾参观了求民宿和草木染文创中心。


微信图片_20240727131249.jpg


微信图片_20240727165130(1).jpg


微信图片_20240727162330.jpg


座谈会议开始,宜昌市夷陵区文旅局副局长秦在卫致辞。

 

微信图片_20240727125604.jpg

 

秦在卫副局长对石炜总经理等各位领导嘉宾来到夷陵区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简要介绍了夷陵区的文旅发展情况。秦在卫副局长表示,传统非遗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夷陵区前期工作阶段已通过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景区、非遗进民宿以及互联网+非遗等多种方式将传统非遗活态化,取得了一定成效。期待通过这次“非遗赋能乡村经济·荆楚传统印染传承与产业化推进会,集思广益,为传统非遗活态化发展探索出更好、更高质量的发展路径。

 

微信图片_20240727152752.jpg


宜昌长湖植物染技艺非遗传承人、宜昌夷陵区求石民宿主理人孟小琴向在座的参会嘉宾讲述了求石民宿和非遗蓝染的渊源故事,同时也介绍了草木染文创中心的建设过程。孟小琴女士表示,非遗产业化是一种必然趋势。草木染色既是非遗传统文化,同时也是一种体验过程,对象老少皆宜。它所衍生出的产品丰富多彩,可以让寻常百姓回归自然。通过草木染这样的传统文化,营造一种情绪价值,借其自然属性,铺成开来,为传统非遗回归人们的生活,提供一个文化的窗口,同时也产生了经济价值。


微信图片_20240727125613.jpg

 

天门市非遗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子丹表示,参加了近两天的荆楚传统印染传承与产业化推进会,受益匪浅。石炜总经理所提出的“非遗+文旅”、“非遗+数字”和“非遗+金融”等理念与举措,对推动非遗赋能乡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此次产业化推进会,大家齐聚一堂,通过交流,探讨非遗蓝染文化传承和创新以及非遗赋能乡村经济与产业化,成果丰硕,期待未来能够加强与华中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湖北蓝染文化产业基地联盟的深化合作,共同为非遗蓝染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微信图片_20240727125621.jpg

 

武汉纺织大学副教授、华师科技园园区企业武汉染语非物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妮从“回顾组队创新产业”四个维度出发,对十年来从事非遗印染教育和研究方面的故事做分享交流。王妮副教授回顾了2006年被武汉科技学院(现武汉纺织大学)人才引进到服装学院工作,承担“服装设计”与“创意手工印染”课程以及在全省进行定点调研、孵化、培育,建设研学基地的过程。

王妮副教授表示,2022年,纺大染语非遗项目团队在石炜总经理指导支持下,在华中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落地,成立了武汉染语非物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依托华师科技园五大国家级平台为非遗印染发展赋能,并以此为契机组建了“湖北蓝染文化产业基地联盟”,召开两届“湖北蓝染文化产业基地大会”,受到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官网的报道。这一系列的成效为推动省内非遗印染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开启了非遗传承活化路径的新篇章。到2024年,华师科技园建设了“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普教育基地”“湖北省蓝染文化产业研究基地”等平台和非遗印染微信公众号专栏,为蓝染产业联盟提供了更加强有力的支撑。未来将以湖北蓝染文化产业基地为核心辐射中部,走向全国,为打造“中国荆楚蓝”而继续奋斗。

 

 微信图片_20240727125624.jpg


 微信图片_20240727125618.jpg

 

在自由发言环节,宜昌猇亭土法印染非遗传承人于栋,襄阳青襄蓝染坊主理人王玲超、何佳等非遗传承人先后发言。


微信图片_20240727125616.jpg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总经理石炜作会议总结讲话。石炜总经理表示,我们组织召开的“非遗赋能乡村经济·荆楚传统印染传承与产业化推进会”,旨在进一步深化首届湖北蓝染文化产业基地大会(2022年12月)和第二届湖北蓝染文化产业基地大会(2023年12月)的会议凝聚的会议共识,实现了政产学研用资孵融合发展,形成了湖北荆楚蓝染非物质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生态圈打造了政产学研非遗传承人及文创企业利益发展共同体。最近两天在宜昌市猇亭区和夷陵区的两个典型蓝染非遗项目现场召开的产业化推进会,在当地政府文化和旅游局领导的指导支持下,在湖北省各地非遗传承人、蓝染非遗项目从业者和高校学者专家的共同参与和见证下,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效果,必将对非遗赋能乡村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荆楚传统印染传承与产业化,任重道远,是我们的共同使命与担当,我们将进一步发挥湖北蓝染文化产业基地联盟的作用和功效。

石炜总经理表示,华中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充分发挥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武汉国家现代服务业数字内容产业化基地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五个国家级平台资源优势,推动文化科技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创新,孵化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文化创意科技型优质企业,培养非遗文化专业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

石炜总经理强调指出,华师科技园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守正创新,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与武汉染语非物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湖北蓝染文化产业基地联盟以及各联盟成员、非遗传承人共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微信图片_20240727164401(1).jpg

微信图片_20240727125610.jpg